治疗方法:
给予苦参素200~400mg肌注,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除给予肝泰乐、维生素C、极化液等一般保肝药物外,不加用其他抗病毒、抗纤维化及免疫调节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呈进行性进展,与导致肝损伤的因素是否继续活动或发展有关,乙型肝炎病毒是这一过程的致病因素,如果乙型肝炎病毒被消除,则大多数肝纤维化可以减轻甚至消除。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抗病毒和抗纤维化疗法。其抗病毒治疗多采用干扰素或贺普丁,但干扰素价格昂贵,副作用大,贺普丁疗程漫长,且易引起病毒变异,因此上述两种抗病毒药物在小儿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抗肝纤维化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因此,研究副作用小且适宜于小儿应用的既有抗病毒作用又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抗肝炎药物非常必要。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造成机体免疫损伤,其类型包括导致肝组织破坏的Ⅱ型、Ⅳ型变态反应及致肝外表现的Ⅲ型变态反应,而苦参素对其均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了肝损害,抑制了肝纤维化过程。
另外,在多种实验性肝损伤中均观察到苦参素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其可稳定肝细胞膜,提高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诱导肝微粒体增生,阻断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炎症和病理损害,减少了纤维组织增生。
苦参素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现已证实慢性炎性损伤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炎症反应中活化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可促进纤维母细胞转化,还可以增加转化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作用,而苦参素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而抗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