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苦黄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口服门冬氨酸钾镁、Vit C、B族维生素等,同时严格戒酒,卧床休息,给予UDCA200mg,口服,1日3次,疗程4周。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型肝炎的药物种类繁多,疗效不一,中药制剂苦黄注射液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活血、疏肝利胆的作用,治疗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而思美泰尽管有报道其治疗瘀胆型肝炎的疗效较好,但由于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过程中使用大剂量UDCA,在退黄、降酶、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疗效。从表2可见两组肝功能TBIL、DBIL、ALT的改变有显著差异,用药过程中无毒副反应发生。
UDCA是鹅去氧胆酸的7-β表异构体,口服后参与肠肝循环,在肝内与甘氨酸结合,然后分泌入胆汁。UDCA是无毒的亲水性胆汁酸,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含量极少(<5%),服用外源性UDCA后,UDCA可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汁酸在肠道的重吸收,胆汁酸池中UDCA含量逐渐增加,UDCA成为占主要地位的胆汁酸。
UDCA可减少胆汁酸盐诱导的在体及体外培养的鼠肝细胞凋亡,与各种促凋亡因素(如乙醇、TGF-β和FasL)共用则显著抑制后者的离体肝细胞凋亡效应,因此,在UDCA取代肝内疏水毒性胆汁酸后,UDCA可以与细胞膜的非极性部分结合,起到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UDCA像胆固醇一样有膜稳定作用,可以阻止机械及化学因素对膜的破坏。另外,UDCA有很强的利胆作用,在胆汁的肠肝循环过程中,熊去氧胆酸盐以未结合的形式进入胆汁,在胆汁中,熊去氧胆酸盐被质子化形成UDCA,质子来自H 2 CO 3 ,同时伴随HCO 3- 离子的产生,HCO 3- 留在胆汁中刺激胆汁酸的分泌,胆汁转运的增强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相关。
UDCA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而且对原发性胆汁性肝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在肝移植中可减少急性排异反应,提示UDCA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